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王贻芳谈建大型对撞机:该坚持的,还会坚持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海华 2017-01-14 20:51
摘要:物质科学仍然是基础研究的基础,中国需要补上这个短板。

“我们对中国大型环形对撞机项目的方案设计还在进行中。”今天,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出现在了未来论坛上。尽管这一项目备受学界争议,他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该要坚持的,他一定会坚持下去。就在几天前,王贻芳及其团队因在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发现了中微子振荡的新模式,而获得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王贻芳透露,这一实验的精度在2012年仅仅是20%,到2020年将会达到3%


作为刚刚获得我国基础研究大奖的科学家,他在未来论坛演讲中非常“应景”地谈了自己对基础研究的看法。


基础科学的学习与研究,直接拿来就行了吗?王贻芳认为,尽管已有前人的理论,但必须通过自己的研究,才能掌握人类已有的全部知识,才能占得先机,真正掌握创新方法,这正是科学家进行基础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基础研究就是常年坐“冷板凳”,但在王贻芳看来,基础研究有着许多不可替代的作用。基础研究是最好的创新平台,因为基础研究没有第二,必须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基础研究是最好的人才培养途径,只有经历创新过程,才能掌握最新技术;基础研究可以滋养出先进的技术,欧洲核子中心(CERN)发明了万维网技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基础研究如此重要,中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算多吗?王贻芳比较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科研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国大约占比为2%,其中基础研究只占5%。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韩国,占比分别超过3%和3.5%,而且其中的基础研究占比都超过10%;王贻芳认为,尽管我国加大了对科研的投入,但基础研究的投入还是太少。其中,物质科学仍然是基础研究的基础,中国需要补上这个短板。


“欲速则不达,还需少一点功利心。”在王贻芳看来,基础科学研究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带来重大发现,体现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前沿技术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更是国家软实力标志之一,因此还是要沉下心来做基础研究。


作为中国大型环形对撞机项目的倡议者之一,王贻芳在演讲中也提到了这一项目,他再次强调,这一研究能够促成低温制冷、尾波功率源、超导高频腔、抗辐照集成电路芯片等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并领先国际,有利于高温超导等变革性的关键技术实现突破。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