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城事 > 海上医聊 > 文章详情
2.9亿人都得了这种病,快查查你的“坏胆固醇”是否超标
分享至:
 (9)
 (1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俊珺 2017-01-13 15:41
摘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被称为“坏胆固醇”,它破坏着你的血管,心梗、脑梗都有可能随之而来。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9亿人,心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的头号“健康杀手”。而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近日,在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宣传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上海市静安区卫计委、上海市静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胆固醇管理•2016)项目知识共享会”上,专家们就如何控制胆固醇给出了一系列建议。

 

► “坏胆固醇”:血液中的“不定时炸弹”

 

最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9亿人,并占据中国居民死因构成的首位。受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心血管病总死亡人数仍在快速上升,心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的头号“健康杀手。”

 

在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众多因素中,胆固醇的危害不可小觑。

 

华东医院营养科的孙建琴主任指出: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 在一系列胆固醇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旦升高,最需要引起重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被称为“坏胆固醇”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会不断破坏着血管的健康,但却没有明显的症状,一旦引发心梗、脑梗却为时已晚。

 

如果人体血液中含有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会沉积于动脉血管壁,再加上其他损害血管内皮因素的共同作用,会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好比血管中的“不定时炸弹”,斑块一旦破裂,会导致血栓的形成,从而引起血管狭窄或直接导致急性心梗、中风甚至猝死。

 

► 多久测一次血脂最合理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彭文辉主任提醒: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要测量一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要进行血脂检测。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则每半年就要测量次血脂。

 

预防血脂异常,首先要做到食物多样、膳食平衡,保持营养均衡;不吸烟,不酗酒,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科学运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些同时也是有效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方法。

 

通过使用他汀类的降脂药物,对于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有非常好的作用,能够显著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静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示:健康生活方式对心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早干预、早治疗可最大限度地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 读懂你的血脂检查报告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一些不必紧张。

 

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反,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保护性的脂蛋白,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有研究显示,高密度脂蛋白可通过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因而也被称为“好胆固醇”。

 

血液中“好胆固醇”的含量一方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同时肥胖、饮酒、缺乏运动等也会降低“好胆固醇”。

 

如果血液中的胆固醇增多仅仅是由高密度脂蛋白较多引起的,对身体健康并没有影响。相反的,如果你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正常范围,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高出正常范围,那你患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就会明显高于常人。

 

总胆固醇和饮食习惯有关。

 

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各种脂蛋白所含的胆固醇的总和。研究证实,总胆固醇超标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最主要的危害,是易引发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除了遗传因素外,影响总胆固醇水平的主要因素还包括以下这些:年龄,总胆固醇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但到70岁后,可能会有所下降;性别,中青年女性的总胆固醇往往低于男性,但女性绝经后该水平会增高;饮食习惯,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饮食会引起高胆固醇血症。

 

甘油三酯过高需警惕胰腺炎。

 

甘油三酯是人们最熟悉的血脂指标,不少人把高甘油三酯理解为“油水”太多。

 

过多的“油水”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往往是悄无声息的。研究发现,甘油三酯的升高很可能影响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结构,从而具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也会增加。特别是当甘油三酯浓度重度升高时,常会伴发急性胰腺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编辑:许莺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