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带鱼孩子”爆红,成人对童真世界的一次集体缅怀
分享至:
 (15)
 (1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封寿炎 2017-01-10 09:41
摘要:儿童趣事为什么常常令人发笑?因为童言无忌、童行也无忌,经常颠覆成人世界里的常识和规矩。

元旦刚刚过去一周,2017年第一个“小网红”就诞生了。浙江慈溪的一家幼儿园里,老师“让小朋友带一条鱼来观察”。当绝大多数小朋友都用小巧玲珑的小鱼缸,带来一条小金鱼的时候,有个小男孩用不锈钢大脸盆,带来一条“几斤重”(小男孩父亲语)的大鲤鱼。照片一出立即轰动网络,成为上个周末最劲爆的网络话题。

 

在这张火遍网络的照片里,小男孩只露了个后脑勺。但网友们纷纷脑补他无辜的小表情,并大呼为其“心疼”。不知道这件糗事会否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阴影,但在这个周末,这件糗事确实给无数网友带来了欢乐。一方面,它本身是一件让人忍俊不禁的趣事,连小男孩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候都大笑起来;另一方面,它更让许多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代,想起那些让人捧腹的“尴尬人、尴尬事”。

 

儿童趣事为什么常常令人发笑?因为童言无忌、童行也无忌,他们经常颠覆成人世界里的常识和规矩。成人世界是一个理性有序的世界,这种秩序由法律、伦理、惯例和常识共同构成。从儿童成长为成人,就是逐渐融入这个理性有序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有赖于社会文化的濡化,即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和社会规则,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慢慢被社会成员传承和习得,并内化为其心理认知、外化为其社会行为。另一方面依靠正式的教化体系,比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大众媒体宣传等,使社会成员掌握知识技能、适应社会生活。

 

儿童天真烂漫,就因为他们未经学习、未受这些理性和秩序的驯化。对于成年人来说不言而喻的常识和技能,儿童可能都并不具备。幼儿园老师要求小朋友们“带条小鱼来观察”,稍有常识的人都可以理解,这需要的是一条活的、不大的鱼。然而,这个不具备这种常识的小男孩并不能理解,他也没能向家长完整转述“带鱼去幼儿园”的目的是什么,只是说“要一条鱼,什么鱼都行”。粗心的家长没有多想,随手就把自己钓来的一条大鲤鱼交给他了。

 

理性有序是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但并不是社会生活,尤其不是人性的全部。一年到头都是风和日丽,这样的晴朗天气难免枯燥乏味,偶尔来一场狂风暴雨,反而能让人欢呼雀跃。同样,习惯了成人世界里千篇一律的约定俗成,偶尔被没有规则意识、没有行事常识的儿童颠覆一下,大家也会觉得特别有趣。一个小男孩捧着几斤重的鲤鱼去幼儿园观察,这种颠覆常规的行为,当然让人捧腹大笑。

 

这件小小的趣事也提供了契机,使人们站在理性有序的成人世界,缅怀起感性颠倒的童真世界来。许多人都纷纷回忆自己小时经历过的类似趣事。“扫墓”的时候,有人真的带了一把扫把;老师要求带“橘柑”来学校,有人带了一副血淋淋的猪肝(当地方言“橘柑”和“猪肝”发音近似);老师发了一张皮革,要求家长帮助制作手垫,第二天有人拿了一个皮革做成的手电来校。这些“搞错了”的糗事,有些是因为缺乏常识,有些是因为理解错误,有些是因为粗心大意。每一次违反常规所导致的离谱错误,都能够产生奇妙的喜剧效果。

 

人们需要幽默和趣味,而这常常从打破常规、颠覆理性、挑战秩序里获得。笑话、喜剧、滑稽表演里,惯用的手法就是打破常规,营造让人讶异的效果——你已经习惯于直立看世界,喜剧就带你倒立着看世界;你已经习惯于房屋前方窗口里的风景,喜剧就在你家屋顶打开一扇天窗,让你看看另一个角度的世界。

 

颠覆理性有序的社会生活,在感性失序中创造欢乐的极致,就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流行的狂欢节。在短暂的节日期间,人们可以抛下循规蹈矩的日常生活状态,尽情释放被常规生活压抑的情感需求。那种无拘无束、为所欲为的状态,就类似于未经学习、未经驯化的童真状态。

 

“带鱼孩子”这件微不足道的小趣事,最终引爆网络成为热门话题,背后反映了成人世界对童真世界的缅怀和向往。激活那些长久沉睡于心底的童年往事,成为按部就班、凡俗庸常的日常生活里,一股清新的暖流。

 

题图来源:新浪微博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