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宣城为何再提朝东看?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孙叶 2016-12-21 17:26
摘要:朝东看,对接苏浙沪,其实不光是宣城的抉择,更是安徽的抉择。

【编者按】近日,安徽省公布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实施方案》,安徽努力向东看。这其中,安徽宣城引人注意,该市提出“学习对接苏浙沪”,下辖7个县市区都挑选了苏浙两省的具体县市为“赶超目标”,各委办局也出台了相关举措,动静不小。或许,“安徽向东”可以选择宣城作为一个观察点。在地图上,宣城是“嵌入”苏浙两省最深那个角,紧挨着湖州、南京、常州和杭州,区位优势足,可论经济要素上与苏浙沪的关联度,宣城在安徽省内却并不凸显。当下宣城提出“对接苏浙沪”,是看到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各城市、各区域主动融入大城市群,深度参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分工协同,是新一轮发展的关键。


 

最近,在宣城掀起的一场大讨论引起阵阵波澜,讨论的主题是:宣城如何对接苏浙沪。当地的说法,就是“目标朝东看,步子朝东迈,身子朝东挤,位次朝东靠”。宣城,为何朝东看?

 

宣城之所以为宣城,恰恰也在于它一再地朝东看、朝东行。宣城人脚板走出的徽杭古道,一条山路通到浙江,肩挑手扛出多少徽商?水阳江水顺流东下,船帆点点,卷起长江多少波涛?徽商巨贾胡雪岩,一个乡间放牛娃,正是从金华火腿行学徒做起,再到杭州阜康钱庄的跑堂伙计,最后累积起富可敌国的财帛,开近代商业之先河。历史的辉煌,往往只可咀嚼和回忆,却无法一再被用来当做财产。

 

宣城,是安徽唯一与浙江、江苏同时毗邻的都市,但为何当地人常感有邻近苏浙之便,却无邻近苏浙之利?

 

20年前,一家媒体刊登了《山这边,山那边》一文,说的是苏皖之间的宣城郎溪县和常州溧阳交界的伍员山,山两边的自然条件相似,民俗相同,但发展的差别很大。文章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观念的差异。后来安徽省委以这篇文章为契机,在全省开展了思想解放大讨论。20年过去,现在溧阳的经济总量已经与宣城全市相当,去年溧阳跻身中国十佳最具投资竞争力城市,溧阳“天目湖鱼头”品牌叫响长三角,可郎溪一些湖泊水质不逊天目湖,却只能做些给天目湖鱼头“贴牌”的事情。

 

在宣城组织的这次大讨论中,滁州的例子又被反复提及:5年多前,宣城GDP是滁州的76%,5年后降了两个百分点。同样是紧邻南京,滁州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动作幅度更大,滁州还“跳过”南京,跟几百里外的苏州联手搞起了苏滁现代产业园。回头看宣城,只有郎溪县跟无锡搞的联姻有声有色,建起的无锡工业园吸引不少无锡企业到郎溪落户,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宣城,进入了这样的境况:纵向比,成就喜人,近5年在安徽省的位次前移两位,宁国特色、广德速度、郎溪现象次第开花结果;但横向比,又“压力山大”。更要一提的是,宣城一直面临着城镇不够强的局面。在当今中国城市化狂飙突进的大时代,中心城市和中心镇已经成为集纳人力、资金、技术、财富、信息的最大平台,城镇不强,经济何以强?而不走出去引进来,又如何做大做强?

 

今年7月的抗洪救灾中的一篇报道,在宣城当地引起了不小的反应。“宣城46万人受灾急需救灾物资”的消息被某网站置顶转发时,竟在标题的“宣城”前加了“浙江”两字……提升城市影响力,何其重要。谁也不会把纽约说成英国纽约,同样,浙江人也无需刻意在正开世界互联网大会、各路大佬云集的小小的乌镇前面加上“浙江”两字。

 

前些年,滁州人有感于小岗村和凤阳的名声在外,诙谐地说:“世界的小岗、中国的凤阳、安徽的滁州”,现在,滁州人慢慢要把这顶帽子摘掉了;而拥有着宣纸发源地、绩溪龙川景区盛名的宣城,也要努力,把 “宣城”这张城市名片擦亮再擦亮。

 

宣城已在三个层面确定了赶超对象。一是宣城市级层面,以浙江湖州为追赶对象;二是县市区层面,各自盯住一个苏浙沪县域;三是开发区层面,与苏浙沪园区开展结对合作和产业转移对接。前不久,宣城市委书记韩军带着党政代表团到上海、湖州学习考察。

 

曾经,“隔壁邻居”湖州的经济总量同宣城不相上下,今非昔比,这些年,湖州趁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潮,经济总量已经是宣城的一倍。

 

朝东看,对接苏浙沪,其实不光是宣城的抉择,更是安徽的抉择。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刚上任不久,就率全省党政代表团启程赴苏浙沪学习考察。李锦斌表示,安徽要“努力成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而宣城,则提出要做打造“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宣城的未来,就在真正贯彻新发展理念。

 

编辑邮箱:alexklj@126.com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