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淮海路上曾经有一点野
分享至:
 (14)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马尚龙 2016-12-17 07:53
摘要:当年取名野荸荠是有讲究的,原来苏州有一种产于车坊的荸荠,因其个大,可如手的姆指和食指间的虎口,故名叫“虎口荸荠”,是清朝时贡品,俗话说:“天津鸭梨儿不及苏州大荸荠”,于是野荸荠就有了正史。这一段历史,无疑也是告知天下,“野”,也是淮海路极其重要的元素,要论资排辈,一点不输给“雅”的,而且完全应该这么说,淮海路上的野,恰恰是它的雅。

淮海中路,像是和雅挂上钩的,十多年前,还有一句宣传语——高雅淮海路,荟萃名特优……直至现在,虽然淮海路的人气大不如前,但是就是那么些梧桐树和沿街的公寓大楼,也足够维持住高雅的格调了。


只是很多人对淮海路的解读,仅仅是雅,或者高雅,仅仅是电影院西餐馆咖啡店,却是比较少去观察淮海路的鲜活生动,以至于有一些店,因为名字起得高雅,现在仍旧被很多人提及,当做了淮海路的经典。比如天鹅阁,有它自身的成功,也沾了它名字的仙气,“天鹅阁”三个字太富有联想,太像淮海路的情调。其实天鹅阁本身,店面很小,还是意式的,在我印象中,名气远不及淮海路上其他的西餐社,并且已经消逝那么多年后还一直充当着淮海路的时尚教科书的一课——起名字很重要啊。


没有任何要贬损天鹅阁的意思,只是想说,将淮海路和雅狭隘地糅合在一起,是对淮海路的误读。可能还有些店家或者地方,只是因缺乏了当下价值观喜好的元素,所以被当下的时尚遗忘了。比如,现在谁都不会说淮海路很野,很俗,淮海路所有的店名也都是极尽高雅之能事。这未必是雅的全部。有一家店,很小的食品店,当然现在也没有了,它依傍在淮海电影院的左边,它的店名是“野荸荠”。


恐怕我们现在只认野百合,因为被罗大佑唱红了。野荸荠,许多人都读不准。小时候我的上海话里,一直读作“野部荠”,它的属性就是再熟悉不过的马蹄,上海人叫做“田梨”,可以生吃,可以入菜,也可以入药,还可以做成罐头,倒也有名的,“清水马蹄”。


如今“野”店不稀奇,会想到野味,但是在几十年前的淮海路上,竟然也有“野”店,野荸荠,格局非常小,品位更是谈不上的,连小家碧玉也算不上。荸荠菜场里常有,可以和沙角菱相提并论。印象中荸荠从来都是自然生长的,都是野的,不像是百合真有野百合与家百合,野荸荠名字中的“野”似乎多余。


野荸荠开在了淮海路,但是野荸荠不是为了淮海路而开的。它的祖先是在苏州。若是摆摆家谱,淮海路恐怕很少有什么店敢跟它斗富的。在一位名曰“叽哩咕噜”的作者文章中论述道,野荸荠茶食铺由述旧堂沈氏始建于1745年,如今已经是270岁了,在日本侵华时的1937年闭店。如今苏州及江南一带的野荸荠是否都可以正本清源不得而知,但是270年来它的风格一直未变。苏州松仁粽子糖、桔红糕、云片糕、蜜饯,一直是野荸荠的招牌。当年取名野荸荠是有讲究的,原来苏州有一种产于车坊的荸荠,因其个大,可如手的姆指和食指间的虎口,故名叫“虎口荸荠”,是清朝时贡品,俗话说:“天津鸭梨儿不及苏州大荸荠”,于是野荸荠就有了正史。这一段历史,无疑也是告知天下,“野”,也是淮海路极其重要的元素,要论资排辈,一点不输给“雅”的,而且完全应该这么说,淮海路上的野,恰恰是它的雅。


“野荸荠”原是茶食食品店,后来才改为食品店。如果说,苏州人素有以茶食招待的习俗,那么上海人不仅是接招,而且让茶食和电影院组合在一起。在我视线里,每一家电影院旁边必有一家小食品店相辅。那时候再好的电影院都不会有零食供应,道理很有意思,放电影和卖零食属于两个系统,不可以兼营,电影院里的爆米花饮料只不过是十几年前才冒出来的新秀。当年看电影是不低的享受,尤其是谈情说爱,围绕着看一场电影,当然要有花絮的约会。零食便是这一场约会的前戏了。一个男人在电影院旁边的食品店里买下什么零食,既是意味着男人对女人零食习性的了解,也看得出这个男人品位的高低和出手的大小。一包蜜饯,一包粽子糖,很有可能决定了这一场恋爱的走向。“野荸荠”地处淮海路,是当年荡马路、数电线木头的经典线路,有淮海电影院,有复兴公园,有商店,还有点心店,谈情说爱的要素,像上好的自助餐,样样齐全。


“野荸荠”除了与淮海电影院联袂,更多的是面向所有走过路过的人,也依旧是淮海路的原因,生意一直很好,但是它只不过一开间门面,就是卖苏州特点的小食品,云片糕品种不少,奶油蛋糕是不卖的,卖粽子糖,却不卖什锦糖;盐津枣是断断不会没有的,好像是三分五分一包,它更加切中了小孩子的消费能力和分享的乐趣,一粒一粒分给同学,有得分分了。连小孩子也频频光顾的店,总归是小店,店面也就不需要很大,就像它的店名野荸荠,再大的荸荠也是荸荠。粽子糖一粒一粒卖,蜜饯话梅一角两角一包,包起来的是三角包,营业员没有不会包三角包的。


这种小食品店和电影院的关系,有点像丫鬟和小姐的关系,没有丫鬟,小姐就不接地气,没有小姐,丫鬟也不敢神气。那么,“野荸荠”服侍淮海电影院,倒也是荣衰与共。

 

淮海电影院前身,霞飞路上的巴黎大戏院

淮海中路550号淮海电影院


淮海电影院原名是巴黎大戏院,但是我从未知道它有演戏的历史。1926年,这里有了东华大戏院,旋即改名孔雀东华大戏院,1930年改称巴黎大戏院,1951年起了我最熟知的名字“淮海”。“淮海”是一家二轮电影院,同样是在淮海路,“淮海”放的电影,总是比国泰晚一轮次,当然也就此便宜了5分钱,它的故事片票价是1角5分。便宜5分的原因,不仅仅是二轮,也是没有空调。夏天看电影,一场电影看下来,充满了窒息感,散场时到了场外吸一口热空气,像是接了氧气一样的爽快。天气太热,电影院天花板上的电风扇授风范围有限,于是,在检票口领一把纸面团扇进去,散场时归还原处,常有皮大王小孩在二楼朝底层扇风,一不小心,扇子就随风而降。


因为家就住在离“淮海”很近,童年时期,我第一次看电影是从“淮海”开始的,第一次单飞看电影也是从“淮海”开始的,单飞的意思是摆脱了大人去看电影,所以我对“淮海”很有好感。


后来我在女作家顾惟颖的文章中也看到了很相似的“淮海”记忆,虽然我和她是两代人,我曾经对她说,我和她看到的淮海路不是同一条淮海路,但是幼年的心理很相似。她写得很鲜活——大部分小朋友是最喜欢看武打电影的,每每电影里的好人与坏人进行最后决战时(按现在的话叫终极PK),整个放映厅里的小朋友们会齐声呐喊“加油——!加油——!”有部电影女主角在杀敌无数后突然胸口中抢,然后画面立刻转为慢镜头,她表情痛苦,胸襟处被鲜血染了一大片,她依然挣扎着想挥起长刀。当时那个画面非常壮烈煽情,可没想到的是,坐我身边的一个捣蛋男生大叫一句“奶头被打了!——”所有小朋友哈哈大笑,女老师气得发抖,当场把男生从座位上揪了出去,叱责他小小年纪耍流氓,男孩流着眼泪鼻涕申辩“那个部位就是奶头呀……”


有如此野蛮小车(小鬼)的地方,似乎更加需要野荸荠。


后来有段时间电影不景气了,1993年,“淮海”拆掉了,“野荸荠”也拆掉了,像是小姐落难,丫鬟也散了,新楼叫做时代广场。又过了十几年,2009年,芭比娃娃上海旗舰店在此开张了。当时的时尚界和商界一片欢呼。只是芭比娃娃到了上海后,很少听到她的消息,两年之后,因为水土不服,芭比娃娃宣布这家旗舰店从此停业。
至此以后,原来的“淮海”和“野荸荠”的地方,一座看上去蛮洋气的楼再也没有开业。野没有了,雅也没有了。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图片编辑:曹立媛 本文组稿、编辑:朱蕊)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