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前沿风 > 文章详情
【临港一周观察】丰富“毛细血管”网,扩大区位优势
分享至:
 (9)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胡幸阳 2019-10-27 18:01
摘要:一个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不仅要有大静脉、大动脉,能渗透到每一处角落的毛细血管亦不可或缺。

在临港新片区的各个签约、开工、揭牌仪式上,记者经常听到这个词——“地理区位优势”。在企业家们看来,新片区在汇聚人才、货物流转等方面展现了很大的优势与潜力,这亦是吸引企业落户的一大原因。

新片区虽离市中心有70多公里的路程,但区域内运输条件非常优越,有浦东国际机场这一空港,有洋山深水港、上海南港等海港,有内河航道,还有铁路、高速公路,集“海陆空”三位一体,在国际上同类地区中运输条件最为完善。

如果说新片区是一颗怦怦跳动的心脏,这些运输渠道则正是新片区的大静脉、大动脉。每天,数不清的人才、货物通过大静脉被输送到新片区;新片区的产品再由大动脉被输送到上海、中国、世界各地。

一个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不仅要有大静脉、大动脉,能渗透到每一处角落的毛细血管亦不可或缺。以10月22日上海南港迎来的第一批进口特斯拉汽车为例——这些汽车通过水路运输这条大静脉,从特斯拉建在海外的超级工厂运到新片区。上海南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沿海滚装物流枢纽节点,对这批汽车接纳、检测、仓储丝毫不成问题。

汽车进口,总是要卖的,其中大部分将通过“毛细血管”运往市中心。将目的地设为位于新天地的特斯拉体验中心,这批汽车须排好队“坐”在车辆运输车上,途径层林路、南芦公路、S2沪芦高速……颠簸70.2公里,才能安静地陈列在体验中心的大厅中。

可见,一个地方是否形成“地理区位优势”,毛细血管关系重大。轨道交通系统要通过短驳车实现“最后一公里”的覆盖,新片区的交通运输也要靠毛细血管实现“最后N公里”的畅通。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强调,新片区要“狠抓规划研究”,从产业布局、城市功能、交通设施等方面进行评估,“找出瓶颈和问题”,还要“狠抓基础设施”。

“狠抓基础设施”力度强劲。9月29日,S2公路海港大道立交匝道开工,其能进一步完善S2公路沿线出入口布局,缓解申港大道匝道交通压力,加强临港新片区主城区及其南部地区对外交通联系;10月20日,两港大道快速化先行启动工程开工,将分担S2交通压力,联通S3,改善临港对外大交通环境;10月28日,S3公路新建工程将开工;今年内,S2客货分离辅道将开工。

在新片区内开车时,导航应用隔三岔五提醒记者,“前方限速30/40/60公里每小时”。道路限速有很多原因,可能是道路设计原因,可能是附近有学校,也可能是通行“主力”为重型车辆,不得不限低速。这些原因,大都可以通过新片区已开工或即将开工的道路改建工程规避,以达到整体提速的效果。

毛细血管不止有道路、公路,公共交通的覆盖面更广,需求同样强烈。目前,从市区开往新片区的轨道交通仅16号线一列,存在车速慢、大站车少等问题。16号线的乘客中,有相当比例为临港五所高校的学生,而他们还要以公交车、出租车等方式才能抵达地铁站,多有不便。

所幸,这些问题也都被提上日程。“未来我们还会有一条轨道交通,直接从临港连到浦东机场。”本月的一场研讨会上,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任陈杰的这番话让新片区的人们雀跃不已。同时,16号线进一步延伸,开到临港五校“校门口”,这一想法也正在谋划。

另一方面,考虑到临港的地理位置,城际铁路的建设无论在客运还是货运方面都意义重大。尤其在实现空港、海港联动及海铁联运方面,新片区相关体系建设仍属短板。浦东新区建交委副主任池永曾表示,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可否沿沪南公路建设一条直达临港新片区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这一步若落实,对新片区将意义重大。

相关文件中提及,临港新片区在交通方面要建设成为“对外高效畅达、对内便捷绿色、管理智能便民的综合交通体系”,成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节点城市。洋山港、浦东机场是新片区既有的巨大优势,但除了大静脉、大动脉,毛细血管网络的铺设、丰富亦很重要。

前些天,新片区还有条引人关注的新闻。10月23日,临港研发制造的水陆两栖飞机“风翎号”穿越金山、松江、青浦、淀山湖,转场至苏州澄湖水上机场。此次飞行正是为未来临港低空航线做探索,寻找到达临港新片区的新交通方案。新航线的开辟能应用于一些特殊场景,如病人转运、人才紧急调派等,这无疑是新片区毛细血管网络的进一步丰富。

栏目主编:王志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