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际 > 世界观 > 文章详情
透视英国社会:历经十代人才能换个“阶层”?
分享至:
 (6)
 (19)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廖勤 2016-04-17 05:51
摘要:英国社会素以“等级森严”著称,不过,事实究竟怎样呢?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大卫·罗宾逊日前撰文,起底英国社会中的“阶层”真相。

7个阶层仍泾渭分明

 

一直以来,社会阶层观念被英国人视为文化“精粹”,就像喝下午茶、谈论天气一样成为英国人的独有标签。

 

在英国社会学家理查德·霍加特看来,尽管英国人每隔十年就会宣布所谓“阶层”已寿终正寝,但是,在英国现实社会中,阶层有别的观念并未消亡,只不过“新瓶装旧酒”,又以新的方式来表达而已。

 

那么,英国人的阶层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吗?还是早已和束身衣、高顶礼帽一样成为“过去时”?

 

霍加特发现,至少从20世纪早期开始,英国作家们就敲响了英国阶层制度的丧钟。在一封写给朋友南希·米特福德的信中,英国作家伊夫林·沃宣称:(阶层)这种庞大又繁复的结构如今已显出分崩离析的迹象。但讽刺的是,他的小说《旧地重游》却是对英国贵族的致敬。

 

尽管从伊夫林·沃时代开始,英国社会阶层体系的结构已发生改变,但是,目前英国社会还是层级分明,无论是在社会关系上、文化上还是财富上。BBC此前做过一个调查,将教育、收入、职业和家庭资产作为参数,发现英国社会总共有7个不同的阶层,而在工薪阶层到中产阶层这条光谱之上,是人数最少的精英阶层,约占英国人口6%。

 

社会流动变快了吗?

 

也许,更关键的问题不是阶层现象是否存在,而是阶层之间能否实现流动。正如家庭背景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舆论普遍认为,随着教育普及和社会财富增长,社会流动性也在增加。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

 

迈克尔·艾普特拍摄的系列纪录片《人生七载》也许能提供现实的参照。该片记录了14个来自不同背景的同龄孩子的成长历程。从孩子7岁开始拍摄,每隔7年记录他们的人生进程,前后历时49年。其中有一些孩子通过教育、职业训练和自身努力,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个叫尼克的男孩,小时候在农场长大,如今已是一名物理学家,在美国工作生活。另一个叫林恩的孩子,虽然在环境比较恶劣的伦敦东区长大,但后来成为大学图书管理员,也是事业有成。不过,总体来说,这部纪录片缺乏白手起家的励志故事。正如《纽约客》所评价的,“英国阶层制度有一种内在惯性,至少在美国人眼里如此。在艾普特的纪录片中,尽管没有一个孩子最后变成酒鬼或瘾君子,但是,当社会大多数个体预见到自己将来的命运是——工薪阶层的孩子上升空间小,而富裕阶层的孩子却能继续当‘富二代’,那么,这必然会让每个人对社会发展失去信心。”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0年的报告,在促进社会流动性上,英国被归入“差国”行列,因为在英国,父母的财富将极大影响子女未来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

 

其实,自二战以来,英国整个社会都在稳步地向上流动,每个子女都自信能比父辈生活得更好。然而,在一些人眼里,这个趋势似乎在发生逆转。“和过去相比,向下流动的人越来越多,而向上流动的人却越来越少。”牛津大学厄尔泽塞拜特·布克迪博士说。他将这个时代称为社会流动“黄金时代”的阴暗面。

 

更糟糕的是,英国社会结构中还有太多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成为影响个人社会地位的潜在因素。比如,此前大多数研究仅仅考察两代人——父母和子女,但是阶层的“触角”伸得更远。如果把家庭比作一棵满是枝桠分叉的树,那么,一个人的阶层属性也取决于这棵树的枝桠分叉。伦敦大学学院社会学教授陈德荣(Tak Wing Chan)发现,如果祖父母属于一个更高的社会阶层,那么孙辈日后获得管理或专业职位的可能性就越高。因为祖父母可以提供学费、帮助照料孩子,再加上已有的人脉关系,可以给孙辈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

 

10代人才能换个阶层

 

如此看来,社会阶层也许比想象中更缺乏弹性,即使一代人摆脱了阶层桎梏,但下一代人可能又被拽回去,因为整个家族建立在更广泛的纽带关系上。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格雷戈里·克拉克认为,如果你要预测一个人的未来,你不仅仅要看他的父母情况,还要看他的叔叔、阿姨、祖父母甚至曾祖父母。

 

克拉克研究了一些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他在1086年颁布的《英国土地志》中发现,一些富有的领主姓名显示他们是诺曼底入侵者的后裔,比如巴斯克维尔、达西、曼德维尔、蒙哥马利、内维尔等。

 

他接着研究这些名字在之后几个世纪中被史料记载的频率。他把那些曾就读牛津和剑桥大学、做过国会议员以及作为继承者出现在遗嘱上的人列了份名单,因为这些人都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从名单的变化可以观察英国社会阶层的变化。“如果社会流动性强,就会发现名单上名门望族的名字越来越少,因为会被来自其他社会背景的人取代;相反,如果社会流动性很弱,那么名门望族的比例依然维持原样。”克拉克说。

 

事实上,克拉克发现,从长期来看,社会流动速度确实非常缓慢。如果一个人从上流社会落入中等阶层,或者从底层社会升至中等阶层,大致需要10代人的时间。这个变化速度大致与类似身高这样的生物学特征变化相当。不过,更令人惊奇的是,即便是经历了工业革命、高等教育改革之类历史性变革之后,社会流动速度也不会有很大起伏,阶层稳定性依然很难被撼动。

 

美国阶层变动也不快

 

如果这些结果证实了英国阶层制度的“惯性说”,那么,克拉克对其他国家的研究也值得参考。尽管美国社会给外界的印象是流动性很快,但克拉克发现美国阶层的变动速度与英国基本持平。他考察了美国的常春藤联盟学校、律师协会、医学协会,虽然贫富差距日益缩小,但像医生、律师、大学教授这样的体面职业长期以来依然由某些家族把持。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瑞典。

 

但克拉克的研究也有弱点,因为他的结论是基于不完全的资料记录。他本人也希望能把研究对象再扩大范围,因为目前只追溯单一的家族,如果再扩展到追溯某个家族的某个分支也许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克拉克甚至还觉得基因在其中也扮演了某种角色,也许某些世家自身就携带成功基因。不过,这种“基因决定论”在科学家圈子里没有多少市场。陈德荣就对克拉克的观点持有异议。“人还生活在社会关系网中,社会环境对人生命运也有很大影响。”

 

不管克拉克的解释是否合理,至少他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思考视角,就是我们每个人今天的社会身份和地位在多大程度上和我们未曾谋面的家族先辈有关。“尽管你不知道自己的曾祖父母是谁,但是他们的状况某种程度上已预告了你现在的人生好坏。”克拉克说。

 

如果克拉克是对的,那么英国人津津乐道的“阶层”就不是什么“老古董”。毕竟,对一个人来说,无论他在伦敦、北京,还是在纽约、斯德哥尔摩,和过去的关系纽带是很难斩断的。
    
    
(栏目主编:杨立群,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9)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